丰收时节,三湘大地金稻翻浪,天山南北瓜果飘香。
湖南与新疆,以对口支援为纽带,谱写“湘疆”情缘。
自1998年对口支援吐鲁番市、2014年对口支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21团以来,湖南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始终坚持全面援疆、精准援疆、长期援疆,不断加大援疆力度、拓展援疆领域、创新援疆方式,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时代高质量开展对口援疆工作硕果累累。
从基础设施建设到产业帮扶,从教育医疗援疆到文化交流,一批批湖南援疆干部人才奔赴吐鲁番和221团,带着一笔笔援疆资金精准落地,实施一项项民心工程惠及边疆群众。
久久为功、绵绵用力,跨山越岭的“湘疆情”,为新疆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由湖南援疆资金支持建设的红石榴·青年人才公寓,是吐鲁番市首个专门服务于人才就业创业的生活配套公寓。
产业援疆,发展动能强劲
眼下,在吐鲁番市鄯善县,库木塔格矿区一号露天矿项目建设如火如荼。这座年产1000万吨的矿山投产后,将为当地提供约900个就业机会,每年带来6亿元税费收入。
库木塔格矿区一号露天矿项目是湖南省产业援疆重点工程,也是湖南“牢记中央所托、紧扣当地所需、竭尽湖南所能”,深化双方能源合作的重要成果。
库木塔格矿区一号露天矿项目(筹备期)开工仪式。
产业援疆的核心在于变“输血”为“造血”。立足吐鲁番资源禀赋,湖南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坚持支援与合作并重,引大批优质项目落地,为吐鲁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这两年,在湖南省第十批援疆工作队的推动下,两地共同举办“湖南制造进新疆·吐鲁番行”“民营企业进边疆”等5场产业对接活动,累计签约投资额达36亿元。中联重科、中车株洲所、希迪智驾等湖南优势企业,纷纷进疆落子布局。
2023湖南民营企业进边疆·吐鲁番行招商推介活动上,近百名湘籍企业家齐聚吐鲁番。
在国能黑山煤矿,希迪智驾无人矿卡创下全国最大规模矿卡混编记录;协和新能源投资40亿元开展500兆瓦风电制氢项目,助力产业提质升级、补链强链;恒轩建材(新疆)有限公司,从动工到投产仅用时80天,创造产业援疆“新速度”……
目前,湖南已有350多家企业进疆投资、投资额超500亿元,在疆投资兴业的湖南人达20多万。产业援疆,不仅激活了吐鲁番经济发展动力,也拓展了“疆品入湘”的通道和平台。
湖南零售业“独角兽企业”兴盛优选进驻吐鲁番后,通过电商平台累计销售新疆农特产品超1.5亿元,带动2万余吨葡萄、哈密瓜等优质农产品,进入湖南大小超市和老百姓的餐桌。
从产业互促、产销对接,再到园区共建,湖南创新设立1.6亿元专项资金,实施园区软实力提升工程,推动湖南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与吐鲁番各园区在产业链共建、招商平台共享等9个维度深化合作。
双向奔赴、双向合作。几年来,吐鲁番市园区新增专精特新企业19家、高新技术企业37家,工业增加值由95.5亿元增加到253.57亿元,年均增长27.65%。
民生共建,日子越过越红火
因基础设施落后,吐鲁番市鄯善县连木沁镇连木沁阿斯坦村的发展,一度难以走上快车道。
如今,走进连木沁阿斯坦村,31米长的援疆桥、2000平方米美食广场、3100平方米露营地和3.1公里休闲步道,令人眼前一亮。
吐鲁番市高昌区新城西门村,湖南援疆干部人才与结对亲戚一起弹唱、聊天,共话民族团结情。
这里,已成为集餐饮、民宿、休闲于一体的游客打卡地。“村里的援疆桥和美食广场建好以后,我就在这摆摊卖烧烤,每天有200多元收入,预计今年可以增收1万多元。”村民尤丽吐孜阿依·苏来曼说。
连木沁阿斯坦村的变化,得益于湖南对口援疆的支持。自1998年对口支援以来,湖南累计投入资金50亿元、实施项目600余个,其中援疆资金80%以上投入民生、80%以上用于基层。
8月19日,吐鲁番市实验中学新校区迎来首批新生。这所由湖南援建,可容纳3600名学生的新校园,现代化教学楼、综合楼、学生宿舍楼、食堂等设施一应俱全,不仅配备了智能教室、实验室及标准化运动场,同时引入“互联网+教育”云课堂系统,可实现与湖南多所名校的实时教研互动。
吐鲁番市实验中学新校区。
“操场特别宽敞,宿舍干净整洁,教室的桌椅都是全新的。”高一新生丁悦兴奋地说,能成为新校区第一届学生,特别幸运,对接下来的校园生活也充满期待。
8月以来,吐鲁番市实验中学、鄯善红石榴船山学校等多所由湖南援建的学校在吐鲁番市相继投入使用。不仅着力改善硬件条件,湖南以“组团式”教育援疆,常态化互派教育教学人员,发起“麓山课堂”等项目,上线“红石榴·湘吐同研云课堂”和“红石榴·教育名师大讲堂”等,助力提升吐鲁番教学水平。
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对口援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湖南成功打造“红石榴援疆班”、“毛医生”医疗队等一批民生援疆品牌,有力解决当地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吐鲁番市高昌区恰特喀勒乡曙光村,红石榴·湖南援疆“毛医生”医疗队开展“看病润心走基层”活动。
湖南省第十批援疆医疗队进疆后,118名专业技术人才用70余项新技术、159项新项目,筑牢群众健康基石。“毛医生”用足迹走街串巷,深入开展基层巡回义诊,惠及群众3.1万余人次。
文化交融,“石榴籽一家亲”
每当附近学校放学,吐鲁番市高昌区新城片区西门村的门洞商店便一片热闹。途经于此的孩子或买俩乒乓球,在商店对面“红石榴”广场上的球桌上对打;或买些饼干、牛奶,补充能量。
“‘门洞商店’,是湖南援疆干部起的名字。”店主吾买尔·买买提介绍,“门”代表新城西门村,“洞”代表湖南的十八洞村,两个村是民族团结乡村振兴结对共建村。
为促进湘疆两地基层组织与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湖南根据吐鲁番市基层工作实际,开创了湖南省特色村与吐鲁番市乡村民族团结振兴示范创建村结对共建新模式。
“南有十八洞,北有西门村”。当民族团结之根深深扎进火洲大地,湖南与新疆,“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2024年,湖南省援疆支持共青团吐鲁番市委组织全市60名少先队员赴湖南省长沙市、湘潭市等地开展“石榴籽·祖国行”民族团结一家亲融情夏令营活动。
8月26日,首期“石榴籽同心营”——各族青少年交流活动在湖南开营。吐鲁番市30名各族青少年代表在长沙、韶山、凤凰、麻阳等地,开展为期7天6晚的深度研学实践。
在长沙橘子洲头、岳麓书院,营员们高唱《我的祖国》,共同探索古籍,深入了解湖南与新疆文化交流的历史渊源;在麻阳苗族自治县,大家走进云果园,学习体验苗族竹竿舞、花灯戏、长河号子,品尝“苗族八大碗”,在篝火晚会中与非遗传承人热烈互动……
“能来湖南真的很开心,也欢迎湖南的朋友来我们新疆做客。”经过一周共同生活、共同学习、共同实践,营员斯拉吉丁·苏来曼依依不舍。
各族青少年交流交往交融,只是湘疆两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缩影。通过文旅互动、人才互派等方式深化交流,两地各族群众心更近、情更浓。
由湖南援疆支持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5年“群众村晚”主会场活动在吐鲁番市高昌区葡萄乐园景区(麦西来甫风情庄园)举行。
岳麓山与葡萄沟结为友好景区,湖南每年有近150万游客到新疆感受壮美风光和民族风情,新疆有60多万游客到湖南体验秀美山水和湖湘文化。
2023年以来,湘吐两地持续深化推进干部人才交流合作,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组织吐鲁番党员干部人才到湖南开展学习考察、教育培训3000余人次,在本地培训干部人才3万多人次,选派青年英才、乡村干部等赴湖南跟岗锻炼300余人次,从湖南柔性引进干部人才、“小组团”成员500余人次。一支支“带不走、能战斗”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成为深化两地情谊、促进民族团结的最佳纽带。
(文/郑旋 图/谢懂飞 王立三)